云南美食之炒餌塊介紹,云南旅游
一個對小吃有興趣的人,到了云南,就幾乎等于到了他要的天堂。
餌塊餌絲是云南人的命,早起吃一碗餌絲、肚子餓了吃一碗餌絲或餌塊,便宜好吃也很有感染力,到了云南沒幾天的人,不知不覺中就被感染了這個習慣,早飯非米線餌絲不可,更何況它還有個NB的名字叫“大救駕”。稀豆粉配燒粑粑亂拳打死羊肉泡饃,老豆腐綿軟和氣,下飯得很;涼雞米線,調味不見得比四川的涼面少……走,小吃云南去!
大救架是云南的名吃之一,其實就是炒餌塊。餌塊用米制成,為云南獨有。據古籍記載,麥類制作的食品古時約統稱為“餅”,米類制作的為“餌”。云南是古人類的發祥地,水稻栽種歷史悠久,民間到了農歷歲末,家家戶戶都要挑選最好的大米,洗凈浸泡后蒸熟,放在碓中舂細如泥,案板上用蜂蠟抹好,再搓揉為長方、橢圓、扁圓等形狀,用作饋贈的食品,稱為“餌饋”,時間一久,老百姓就把它諧稱為餌塊了。
炒餌塊本為普通小食,成為名吃是因為一則典故,據傳說,明末吳三桂打進昆明,永歷帝桂王朱由榔倉惶逃往滇西。逃至騰沖,天色已晚,住在村子里,主人炒一了盤餌塊讓其充饑。這位落難皇帝本是深宮弱質,又經數月來長途奔波,歷盡艱辛的劫難生活,今天進食此物,如食山珍海味,遂言“真乃救駕也”,從此,騰沖餌塊名聲遠揚,譽名“大救駕”。此點紅、綠、白、黃相映,餌塊細糯滑潤,鮮香甜美,油而不膩,膾炙人口。
——云南美食之炒餌塊介紹,云南旅游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