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東市依托絲綢之路優勢,打造“旅游名省”
以樂都為核心,串連平安、牙什尕等景區的旅游2小時經濟圈,黃河旅游景觀、湟水河文化景觀、生態旅游景觀三個廊道,土族故土園5A級景區、湟水河、金三川、黃河風情旅游四大板塊——海東市著力打造旅游業“一圈三廊道四板塊”,全面推進全市旅游業轉型升級。
作為古絲綢南路和內地進入青藏咽喉之地、國家新型城鎮化和重點開發地區,海東市主動融入國家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及“旅游名省”戰略,“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實施旅游項目230項,完成投資70億元。累計接待旅游人數3281.8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87.78億元,比“十一五”增長124%和527%。目前,全市擁有A級旅游景區17處,其中4A級兩處,鄉村旅游接待點724家,全市直接從事旅游生產與服務的人數達1.3萬人。
曹家堡機場擴建完成、蘭新高鐵建成通車、一批等級道路新建和改造,海東旅游交通大環線正在形成。夢幻谷娛樂城、古城度假村、瞿曇寺、波浪灘娛樂城等景點建設加速推進,基礎設施條件的不斷提升使旅游綜合接待能力顯著增強;與旅游業密切相關的商貿、餐飲、住宿、運輸、旅游商品加工等行業快速發展,以星級酒店為主的服務設施促進了東部城市群建設。
全市推出民族風情、黃河水上游覽、宗教文化體驗、自行車挑戰、自駕車體驗五條精品線路,并不斷優化營銷策略,創新營銷方式,提高了海東知名度和吸引力;依托國內罕見的喇家遺址、瞿曇寺、柳灣彩陶博物館等三大文化資源,打造旅游工程,開創了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在不久前結束的海東市第一次旅游大會上,市政府已與10家金融企業簽訂了總金額達500億元的旅游合作框架協議。
——青海海東市依托絲綢之路優勢,打造“旅游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