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臺灣G簽的開通,到臺灣旅游的大陸游客越來越多,需要注意的事項越來越完善。臺灣氣候多變,不同月份到臺灣旅游都需要帶那些衣服,是很多游客都在考慮的問題。那么,我們如何穿戴衣物?
春季 3-6月
3月:月均溫約15-20℃
單衣+外套
三、四月會有春雨,尤其是北部的臺北、新北、基隆、宜蘭雨水比較多,大家出發前可先查詢近期天氣情況
4月:北部月均溫約22℃,中南部24℃
長袖襯衣+短袖
四月份起全臺逐漸進入夏季。墾丁還會迎來全臺一年一度的兩大音樂盛宴——“春天吶喊音樂祭”及“春浪音樂節”,此時溫度維持在25-28度,參加活動的朋友除了要穿著清涼,更要注意長時間戶外活動的防曬
5月:北部月均溫約25℃,南部接近28℃
夏裝+雨具
“五月南風下大雨“,每年的五月份為臺灣的梅雨季節,出門時需要準備雨具、穿著比較防水的鞋子。衣物則以夏裝為主
6月:月均溫約27℃,越往南越熱
透氣、吸汗的夏季衣物
“六月南風飄飄晴”,6月時臺灣已經比較炎熱。全臺平均溫度接近27度,越往南部則會越熱些。由于氣溫高容易出汗,可多準備一些透氣、吸汗的夏季衣物。長時間戶外活動時注意防曬
夏秋 7-11月
7月-8月:月均溫約30℃,最高可達40℃
透氣、吸汗的夏季衣物
7、8月的臺灣氣溫高、日照強,各地月均溫都接近30度,最高氣溫可達40度。7、8月多因臺風帶來的陣雨,但降水天數相對其他月較少,一般臺風影響的天數為2-5天。
※盛夏來臺的朋友一定要準備透氣、吸汗的夏季衣物。外出時需要攜帶雨具,做好充分的防曬準備,并且要有防臺的心理準備。
9月:月均溫約27℃
夏裝+長袖外套
9月天氣多變,各地月均溫為27度,仍然處于夏季。北部降溫比南部更明顯,降水幾率也比南部高。中秋節前后,北部地區常有持續性降雨,氣溫也會比平時略低。九月依舊是臺風季節,但機率比7、8月略低,每個月還是可能有1-3次臺風的可能。此時來臺仍然可準備夏裝,但也要攜帶一件長袖外套。雨具和防曬品也都是必需品。
10月:月均溫約25℃
短袖/薄長袖+薄外套
10月全臺各地月均溫約為25度,越往南部越溫暖。北部地區及東部的花蓮、臺東地區及山區較常下雨,中南部則多晴好天氣。10月中下旬,臺灣整體氣候宜人,非常適合旅游。10月上旬一般會是臺風最后的季節,少數10月中旬以后還有臺風,但初秋的臺風確經常是最厲害的大臺風,無論是風或雨。北部可穿著短袖或薄長袖搭配薄外套,南部則會穿的少些。外出需要攜帶雨具,若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或去海邊,防曬也是十分需要的。
11月:月均溫約21-24℃
洋蔥式穿衣法
11月以后,秋天的氣息越來越濃,除了高雄及以南地區的月均溫維持在24度,其他地區月均溫降至21-22度,總體仍然十分舒適的天氣。北部、東部因為東北季風的開始增強,降水幾率較高,早晚較涼爽;中南部仍以晴天為主,較溫暖。
采用“洋蔥式穿衣法”方便穿脫,北部可準備長袖襯衣搭配外套,南部適當減少。外出需要攜帶雨具,并做好基礎的防曬準備。
冬季 12月-次年2月
12月-次年2月:月均溫10℃,越往南越暖
開衫,洋蔥式穿衣法
北部平地冬天都有10-15度。低于10度時大家就會覺得非常冷,尤其加上綿綿細雨,體感濕濕冷冷的,比下雪還要難受。
南部的氣溫比北部要高出許多,但高山地區,如合歡山、玉山、阿里山等一般比平地低10度以上,或會下雪,需準備羽絨服。
北方來的朋友入境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脫秋褲!即使從北臺灣入境、哪怕溫度只有10度,對于一位從零下**度來的朋友來說,真是太熱了!
計劃環島的朋友一年四季的衣服都需備著,采用“洋蔥式穿衣法”方便穿脫。
小貼士
臺風:
7-10月是臺灣的臺風高發季節,但不是時時都有,每個月臺風發生的次數約在2-6次、但會襲擊到臺灣的臺風每月約1-3次,臺風來去的時間多數在2-5天。朋友們不必過于擔心。若真的在游玩時碰上臺風天,朋友們也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避開上山下海的戶外活動!且應對于行程的安排要有靈活性。
備一件外套:
夏、秋季臺灣天氣炎熱、盡量穿著舒適透氣的衣服。然在室內(特別是故宮)、臺鐵或高鐵上時冷氣都很足,長袖外套不可少。
四季上山都要保暖:
前往阿里山、合歡山、清境農場、溪頭等較高海拔地區游玩的旅客,需要準備防寒衣物。以阿里山為例,山上的氣溫一般比平地低10度左右,日出前則會更冷些。
備好雨具:
臺灣天氣潮濕、降水豐富,無論何時來臺,都要準備好雨具。另外,為了防止鞋子濕掉但不能及時烘干,朋友們可帶兩雙鞋來臺旅游。若是夏季來臺,帶上一雙人字拖或涼拖鞋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同月份到臺灣旅游都需要帶那些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