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坐看“碧水藍天間的紅瓦”山后民俗文化村
紅磚砌墻,紅瓦蓋頂,鑲嵌于碧水藍天之間,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違和和感。金門山后民俗文化村內聚落典雅寬廣,屋宇地基皆以石塊構筑,墻壁則以紅磚疊砌,檐頂、柱頭、壁飾皆十分精紋。
十八間厝用料考究,以泉州白石砌墻,交趾陶裝飾壁面,還有斗拱雕琢,石雕精致,栩栩如生。是閩南民居建筑中保存很完整的一處。
每次走進這山后民俗文化村,不得不提的一個地方便是“民俗文物館”的海珠堂,其倚山面海,日出之時,柔和的晨曦喚醒沉睡的大海,舉起猶如火珠般的太陽,高高懸掛在大海當空,景觀奇美,這也是“海珠常”,得名之由來。駐足于這里,濤聲相伴,鳥鳴相隨,讓人不合離去。
Tips:山后民俗文化村采用閩南傳統二進式建筑,是十八棟雙落閩南古厝,其中十七棟為旅日華僑王國珍、王靖祥父子在日經商發跡后于清光緒初年回鄉所建,費時二十余年完成。另一棟則是清廷誥授中大夫王德經的宅第。
這十八棟建筑有民俗文物館、禮儀館、喜慶館、休閑館、武館、生產館、歷史文化館等,各有特色,值得一游。“禮儀館”,原址為王家祠堂,該館正廳供奉王氏列祖列宗,左右配祀文昌帝君與福德正神,左壁懸掛家禮、王氏昭穆、朱子家訓、白鹿洞書院學規;右壁則為祭禮程序、祭禮位次圖、祭品陳列圖等,使游客了解金門先民重視中華禮教內涵及方式。
風獅爺和石敢當則是金門獨特的人文景觀。風獅爺即風神,風獅爺多為就地取材的石料所雕成,造形似威武的獅子,是神獸合一且人性化的神明,饒具地方的色彩。同時,金門人重風水,在路口處或面海風口處,都會立上石敢當以制煞,這些民俗特色在民俗村內都有深入介紹。
——————————讓我們坐看“碧水藍天間的紅瓦”山后民俗文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