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景區靈魂就在,天堂美景就在。”近日,剛從“8·8”九寨溝縣地震抗震救災一線回來的四川省地礦局總工程師李樹,就九寨溝景觀現狀、恢復、景點修復等問題從地質角度接受了多家媒體采訪。同時,李樹召集該局相關領域的專家再次就景區恢復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會商,力求向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專業建議。
8月8日21時19分,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地震致九寨溝景區災情嚴重,個別景點,如著名景點火花海、諾日朗瀑布等不同程度受損。景區能否恢復、九寨天堂能否再現等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景區景點重建關鍵是要搞清景區地質災害、地質環境變化、地下水循環系統變化情況,建立核心景觀的保護措施
李樹表示,地震發生后,四川省地礦局第一時間組織百余名專業技術人員,采用高精度衛星遙感、無人機低空航拍、巖體三維激光掃描、現場應急排查及專家會商等方式對九寨溝景區地質災害、地質地貌景觀、水循環系統等受地震影響的變化情況開展了應急排查。該局黨委決定由李樹率領四川省地礦局地質專家組奔赴一線,靠前指揮,在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部署下,協調組織抗震救災工作。同時,四川省地礦局提前介入景區地質環境調查。該局專家組8天內對景區的景點,包括火花海、諾日朗瀑布等進行了兩次細致踏勘。在震后第4天,該局又組織水文地質、區調地質、環境地質、旅游地質等領域專家組成景區地質綜合調查組也來到景區一線,進行專業詳細調查,發現核心景觀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據了解,由于景區交通未完全恢復,以及受時間和手段限制,景觀受損情況排查尚不全面和細致。排查發現受損較嚴重的是火花海和諾日朗瀑布。火花海湖堤長400米,地震造成潰壩段長度約20米,占湖堤長度的5%;諾日朗瀑布瀑寬320米,因地震造成瀑布鈣化體垮塌長20米,占瀑布寬度的6.25%,垮塌段后側發育裂縫長4~5米、寬約0.5米。
粗略對比本次水循環系統應急排查及地震前5處水文監測點數據,平安橋、孔雀河和長海地震前后水位、流量無顯著變化,而黑角橋、溝口兩處監測點水位變化,反映了火花海因地震潰決后水流到達監測點的時間與水位波峰。隨著時間的推移,水位又慢慢恢復平穩。但不排除個別景點會出現斷流、水量減小或增大,并可能出現泉點新增或消失的現象。(震后九寨溝影像見今日8版)
值得重視的是,根據遙感解譯和應急排查,地震誘發的地質災害對九寨溝核心景區道路、游客棧道、居民、景觀水體等造成了較大程度的損壞。其中:造成道路損毀或掩埋79段,威脅10個居住社區或分散農戶點,破壞或威脅熊貓海和五花海等18處景點,改變或威脅水體景觀40處以及11處旅游設施。景區已排查出地質災害隱患點116處(含地震新引發的46處)。其中:崩塌70處,不穩定斜坡10處,泥石流24處,滑坡12處。地質災害排查工作一方面有力地支持了上一階段搶險救援、轉移安置、道路搶通保通等工作,另一方面也為景區重建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李樹強調說,九寨溝核心景觀的形成是特殊地質作用的結果,震后九寨溝核心景觀的自然演化更是地質作用過程的表現。九寨溝景區的恢復重建必須高度重視其所面臨的重大地質問題,并以科學應對重大地質問題為抓手——
一要把地質災害情況搞明白。地質災害科學防治是景區恢復重建面臨的首要問題。目前景區僅完成了震后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工作,就已發現116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嚴重損毀或威脅著景觀、景區設施和溝內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受交通條件、排查時間和方法手段限制,具有巨災隱患的震裂山體、強降雨可能引發的泥石流等尚未進行實地詳細調查與評估,必須通過綜合地質調查手段,采用多種新技術、高科技手段詳細查明地質災害發育程度、形成機理、危險性,科學制定防災措施,達到消除地質災害,確保景區安全運營的目的。
二要把震后景區地質環境的變化搞明白。九寨溝的景觀是在特定的地質環境中經過數億年的地質作用形成的。震后在震中景區一帶是否會產生新的構造,新的構造對原有的地質結構和地質環境是否會產生影響,是否會影響到地下水循環系統的穩定性以及地表水體和鈣華景觀的穩定,必須通過系統的地質調查,采用遙感、物探等多種高科技手段,對震后景區地質環境進行綜合調查評價,然后才能進一步開展各項重大地質問題的研究。
三要把震后景區局部水循環系統變化搞明白。水循環系統是九寨溝景區核心景觀的血液和靈魂。原始森林泉群、日則保護站泉群是九寨溝景觀形成的重要“源泉”,長海4600萬方的庫容是保證九寨溝水體景觀穩定性的“調節水庫”。震后部分核心景觀是否會消失或是受到明顯影響,很大程度取決于其水循環系統是否發生改變以及改變程度。目前專家已經發現了這些改變的端倪,如個別泉眼和溝道提前干枯、新泉點出現等。因此,詳細查明九寨溝景區震后水循環系統變化情況、評估其影響作用程度是景區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大地質問題。
四是要加強核心景觀的保護。九寨溝絕美的景觀是經過數億年的地質作用形成的,地震后景觀的保育必須遵循地質演化的規律。震后多處景觀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壞。特別是受損嚴重的火花海、諾日朗瀑布,由于發生壩體裂縫和鈣華體的垮塌,改變了原有地質環境條件,原有核心景觀的形成模式、演變將改變。因此,對景觀的保育應從景觀形成的地質作用著手。九寨溝景區美景重現,景觀保育工作也是重大地質問題之一。
李樹說,不管是景點的修復還是景區的恢復,都必須建立在把震后重大地質問題搞明白的基礎上,才能真正保證今后九寨溝景區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四川省地質工作的主力軍,九寨溝景區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綜合調查、景區景點重建、生態恢復保護等工作是四川省地礦局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
多輪區域地質及水文地質調查確認:景區水體整體保持穩定,景區的靈魂完好
李樹說,在過去40年中,四川省地礦局對九寨溝-黃龍景區做了大量工作,積淀了大量的第一手地質資料,也取得了顯著成績。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四川省便開始了對九寨-黃龍景區的科學調查和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此后的40年,四川省地礦局受四川省政府委托在九寨溝地區完成了多輪、多種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和水文地質調查。上世紀80年代初,在九寨溝黃龍景區建設初期及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生物圈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的申報工作中,四川省地礦局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地質工作。2007年,由四川省地礦局主要擔綱,歷時3年完成的“九寨-黃龍核心景區水資源及生態地質環境可持續發展綜合應用研究”項目取得7項重大創新進展,最終成果整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并獲得2007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些寶貴的地質成果積淀是解決震后九寨溝景區重大地質問題的關鍵基礎。
李樹說,通過四川省地礦局地質專家的實地初步調查,結合該局過去40余年對九寨溝地質環境的綜合研究成果以及對最近幾年同時期水位、水量等數據的對比,基本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初步結論:震后到目前,九寨溝景區水體整體保持穩定,地下水系統沒有發生顯著變化,也就是說,九寨溝景區的靈魂——九寨溝景區水體整體保持穩定。水在,景區靈魂在,景區就在!這就基本決定了九寨溝是能夠向世人重新展示其自然遺產獨特魅力的。
火花海和諾日朗瀑布景觀均可修復
地震發生后,九寨溝景區的景觀變化是眾人關注的焦點。對此,李樹認為,根據目前的觀測結果,地震對九寨溝景觀破壞并不嚴重,范圍不大,更不具有毀滅性。能夠直接觀測到的情況,僅有火花海的決堤以及諾日朗瀑布景觀的減弱。(下轉2版)(上接1版)
對于火花海的受損情況,李樹介紹,其海子堤壩總長約400余米,其中垮塌處大約20多米,實際所占比例較小,對火花海并不具有毀滅性。對于是否修復火花海景區,則需各方再次論證,討論是否保存該處地震遺址。
而諾日朗瀑布景觀的減弱,主要是由于地震導致其發生部分坍塌,形成了一條寬30厘米的裂縫,上游海子下泄水大部分通過地震裂縫集中向溝下面排泄而造成。目前九寨溝景區管理局已根據該局專家建議,采取了主動措施,通過分流減少上游水量,裂縫已經不再受到水流地沖刷,從而使諾日朗瀑布主要地質體保持了穩定。而下一步對于其能否恢復,李樹認為,通過目前的考察,瀑布目前狀態相對穩定,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完全可以通過現代技術修復。當然,這同時也有一個修不修復的問題需要論證。
針對網絡流傳的九寨溝海子渾濁,不復清澈湛藍的情況,李樹介紹,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發現海子的渾濁主要是由于震后山體垮塌,或雨水帶來的碎屑物落入海子而造成的局部影響。“這些碎屑物對水會帶來暫時性的影響,通過短暫的時間,海子的自我凈化能力能夠恢復原來的清澈湛藍的景觀。”
李樹說,九寨溝黃龍景區是高寒巖溶地區,在地震的作用下,如果地下水循環轉化發生巨大的變化導致海子底部“漏水”,那么,景點則可能真的不復存在。值得慶幸的是,從目前初步調查的情況來看,震后到現在,九寨溝景區絕大部分“海子”水體整體保持穩定,地下水系統沒有發生突變,景區受損的主要是“皮外傷”,這就讓九寨溝重現昔日美景不是夢想。
景區的重建必須建立在地質基礎工作上,確保恢復后的景區更科學、更人性、更安全、更美麗
李樹說,綜合來看,此次地震對九寨溝造成的最嚴重破壞不是景點,而是涉及到整個景區的地質災害等次生災害的防治難題。
一方面,通過調查,九寨溝景區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已多達上百處,且多為高位遠程崩塌、滑坡等,高位遠程崩塌、滑坡的防治是世界性難題。其次,作為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的防治工程還必須要與生態環境、景觀溶于一體,這在技術上要求更高,也更難。另一方面,強烈地震后會發生很多余震,有些甚至會延續幾年,因此,景區地質災害隱患,特別是一些潛在的、隱蔽的地質災害隱患的排查也給景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增加了不小的困難,需要做好長期的專業監測等防治工作。
李樹說,目前,四川省委省、政府對九寨溝景區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 ——“要抓緊開展災害范圍評估,特別要做好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專項評估,對影響程度、類型、范圍、位置及可恢復性作出科學嚴謹評價”。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表示,九寨溝景區恢復重建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理念,組織專家進行科學論證、做好規劃,徹底消除景點周邊地質災害隱患,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早日讓具有獨特魅力的九寨溝這個世界自然遺產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因此我認為,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這些指示,對如何做好景區恢復重建已作出了十分科學的論斷和指導,尤其強調了地質工作在景區重建中,特別是在地質災害防治、景觀以及景觀的生態環境、水循環系統的研究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對確保景區重建更科學、更人性、更安全、更美麗給出了明確的指導方向。
李樹表示,不管是景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還是景區次生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都是一項挑戰性的工作,同時也是一項光榮的使命。我們相信,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國土資源部、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的指導下,四川省地礦局一定能發揮專業優勢,擔當起這個重任和使命,早日讓具有獨特魅力的九寨溝這個世界自然遺產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
——九寨溝重現昔日美麗不是夢
聯系電話:0411-39622688
微信:2993931259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