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大連旅游之金石灘游記
金石灘不僅擁有秀美的外表,奇特的地貌景觀,還擁有著天下獨絕的龜裂石。位于鰲灘內的龜裂石是世界上此類巖石標本的最大者,從而成為金石灘景區最具說服力的地質招牌。
龜裂石極像烏龜的甲殼,紅色的巖石表面布滿了巴掌大小的網格,故而得名。上世紀90年代,原美國國家科學院地學部主任克勞德教授來連考察時,曾發出了“天下第一奇石”的驚嘆,從此,“世界上最大、最美的龜裂石在中國大連的金石灘”這一說法便開始在世界地學界廣泛傳播開來。
形成過程的漫長與復雜,令龜裂石成為大連地區頻繁海陸作用的證據,龜裂石在地質學上意義重大。多年來,圍繞著其形成原因,各派學者展開激烈的論爭,“干裂構造說”與“振動液化泄水脈說”兩種說法各有所長,又不盡周全,令龜裂石的身世撲朔迷離。
海是大連最絢麗的外衣,也是塑造大連地質積淀的靈魂。從大連金石灘旅游景致欣賞、地學知識普及、地質科考價值多個角度而論,外觀景象之美,內在構造之奇,龜裂石之絕,附之以完善的配套設施和極高的國際知名度……所有的一切都在證明:金石灘旅游當選大連濱海國家地質的核心區,是造物主神工天設的有意安排,亦是地質科學不可抗拒的意志。
金石灘五大景群
經過重新融合規劃,金石灘景區被細分為五大景群,無論是形成時間、構成巖質,還是地質成因、表現形態,每個景群都各具特色,各有看點。
金石園形成時間約為距今10億-6億年,金石園是一種在雙重作用下開成的典型海蝕喀斯特地貌,構成巖石主要是震旦紀馬家屯組紋層狀灰巖。
玫瑰園形成時間約為距今10億-億年,巖質主要是十三里臺組疊層巖,石面多呈紫紅色,頗似綻放的玫瑰花,故稱“玫瑰園”。
海嘯園(暫定名)形成時間約為距今6億年前后,代表巖質為震旦紀興民村組灰巖。壯觀的“恐龍探海”和英武的“貝多芬頭像”皆為逼真象形石,屬典型的海蝕丘、海蝕洞、海蝕崖景觀。
南秀園形成時間約為距今6億年前后,構成巖質多為震旦紀興民村組灰巖。南秀園是海蝕地貌景觀的集中展示區域,如“大鵬展翅”,“蟹將出洞”,“刺猬覓食”,各景觀生態逼真,惟妙惟肖,極具觀賞性,構成了此處的最大看點。
鰲灘形成時間為距今5.5億年的下寒武統,巖質主要為砂質白云巖、白云巖,屬典型的在干燥、炎熱的薩布哈環境下形成的巖石類型。
——2013年大連旅游之金石灘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