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第一條抹香鯨塑化標本將在濱城大連獲得“永生”
大連晚報訊(記者盧真珍)昨天,運來我市的江蘇南通擱淺抹香鯨的身體已經被置于福爾馬林池中,將開始長達1年的固定。此后還要進入塑化環節。5年后,市民再次看到這條鯨時,它將是人類第一條抹香鯨塑化標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塑化標本,將為人類探索抹香鯨的世界打開一扇新的大門。抹香鯨在南通擱淺死亡是它們通常意義的生命的結束,然而,生物塑化技術將使它們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下來,最終在美麗的濱城大連獲得“永生”!
器官被泡進福爾馬林溶液
從發現擱淺抹香鯨至今,已半月有余。生命奧秘博物館的專家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就趕到了抹香鯨擱淺地,對兩條擱淺抹香鯨進行了初步處理。其中,大抹香鯨的內臟在當地進行了解剖,小抹香鯨則整體運回大連進行解剖。
2月27日,抹香鯨來到大連。這幾天,工作人員對小抹香鯨的內臟器官進行了摘除和解剖。截至2月29日,解剖工作基本完成,抹香鯨被泡進了福爾馬林溶液池中。由于抹香鯨體積巨大,被完全固定需要長達1年的時間,之后才能進行塑化。
將對眼睛耳朵進行研究
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館長隋鴻錦告訴記者,這條抹香鯨被制作成塑化標本將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價值。人類以往想要了解抹香鯨,因為沒有塑化的技術,所以只能現場解剖,現場進行對比,而無法長期保存,長期研究。這一次的抹香鯨將為今后各科研單位研究其內臟、骨骼、肌肉等各方面提供一個完全的標本。
“接下來,我們將有兩方面的研究,首先是抹香鯨的眼睛和耳朵。抹香鯨是哺乳動物,但它潛水能力很強,可以下潛到2200米,最多達到4000米。而普通人類則是下潛40米就會耳膜穿孔。通過解剖抹香鯨的耳朵,可以知道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抹香鯨的視力低,它在淺海時,是通過眼睛看到食物還是通過聲納?這些謎團都將解開。”隋鴻錦說,其次是抹香鯨的胃,一般須鯨有4個胃,齒鯨則只有1個胃,對胃部的解剖有助于研究鯨類的不同起源。
將成為世界最大塑化標本
隋鴻錦表示,抹香鯨塑化標本制作成功,將超過鳁鯨海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化標本。目前生命奧秘博物館只有兩三種鯨類標本,如果能夠有更多鯨類標本制成,將讓人類更詳細的了解鯨的世界。
令人遺憾的是抹香鯨胃中的那張尼龍漁網,此前在臺灣擱淺的一條抹香鯨胃中亦發現有塑料袋。這些都說明,人類對抹香鯨的生存環境造成的威脅。小井老師告訴記者,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島嶼的周圍海域都能發現人類的生活垃圾,人類對于環境的影響不容置疑。而且人類捕撈很多時候是“斷子絕孫”式的,網眼越來越小,捕撈上來的魚越來越小,甚至連硬幣大小的魚苗都被捕撈上來。而魚群是鯨的主要食物,當魚群不再,就會有更多的鯨無法獲得食物。鯨在大海中鮮有敵人,而人類已經成為它們尋找食物的最大競爭對手。
雖然現在已經有了“封海期”政策,可培養出魚群尚需十余年時間。此次“抹香鯨事件”期間,許多專業人士表示,希望人們在保護環境的同時,給抹香鯨、給其他海洋生物創造更潔凈的生存空間、更充足的食物。不要等到物種滅絕時,讓子孫后代只能去看塑化標本。
——人類第一條抹香鯨塑化標本將在濱城大連獲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