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瓊海田園集市旅游文化節開幕
瓊海市大路鎮的一條古街——幸福街,牽引并創新了半個多世紀傳承下來的原味集市。因它就位于大路田洋旁,于是人們把這天然的集市叫做“田洋樂曲”,穿行其間,無需任何思考,人便沉浸于田野的狂歡。
熱!說的不是今天瓊海的天氣,而指的是2016年首屆瓊海田園集市旅游文化節的開幕。這場為期3天的集市集中推介展銷瓊海13個鄉鎮的產品和文化,并正式發布瓊海全域5A級景區品牌,一幅以“田園城市 幸福瓊海”為品牌標志的“田園畫卷”向全國展開。
藤蘿雨樹成蔭,還掛著小彩傘,幸福街讓傳統老集市平添了新意。這不,陽光也知人心意,明亮地照著,讓幸福街的熱鬧一覽無余,瓊海市旅游部門初步統計:大集迎客第一天,游覽人數突破5萬人次。
站在街上看手藝人自制著打糕,在色彩繽紛的攤位前品嘗著“筴六”(瓊海小吃),在街市舞臺下聽一場韻味十足的瓊戲,聽到生機勃勃的吆喝,親手摸摸番石榴的軟硬、看看土雞蛋的色澤,借這一口滋味可以品出美好的集市味道,聽一段老戲分明便可以知曉,這何止是“集市”,更是旅游景區!
“吃的家鄉味,做的是原生態。”瓊海嘉積上埇墟人民街居民潘星霖是位退伍軍人,小伙子回鄉創業,今年春節創辦上市“土生佬”醬料調味品。打開擺在眼前的一罐罐“辣椒橘子醬”,他吆喝著:“咱們這蘸辣椒鹽、辣椒醬的習慣幾十年了,可都是散裝的,如今瓜果蘸料也有品牌了。”圍觀的游人嘖嘖稱贊……
瓊海的田園味道能總讓人產生一種為之吸引的魔力。“過去哪里想過集市會是這樣!”大路鎮美容村支書林明淦說,幾十年來,趕集一直是他兒時的難忘記憶,許多人帶著東西涌到固定的一條街上以物換物。趕集那一天,雖也是方圓二三十里甚至更遠的人都會來,一分錢能買10顆糖果,但那時哪有這么多民俗風韻?談起趕集的興奮勁,他臉上的表情生動起來。“現在趕集又出新,又喚起回憶。”
是文化味道,是精神坐標,是心靈慰藉,集市亦鄉愁。
就像烏鎮在魯迅、茅盾筆下成為江南符號,胡同、四合院代表了老北京的味道,瓊海的新集市,是新型城鎮化和美麗特色鄉鎮相融,是引發了無數人美麗鄉愁的載體。不是嗎?
集市富了農民。“線上銷售,線下展示,集市是最好的線下途徑。”在集市攤位前,見到塔洋鎮詩書村支書陳所洲和村委會主任王海,兩人正冒著大汗,招呼著前來買產品的客人。王海和她女兒王如萍,村里村外遠近聞名,注冊了“云知原味”品牌,網店、微店一個都不少。去年僅線上售賣蓮霧、荔枝等特色水果有近1000萬元的收入?杉幢闳绱,王海父女也沒有放棄集市,逢大集必來,在他們看來,“集市解決了沒有實現產品規模化的農民在生活中的買難賣難問題,這個銷售模式對農民來說非常重要。”
今年,王海發動村里的農民跟他一起養起野山豬,把線上和線下結合起來,王海說,“咱農民讓集市也能上‘互聯網+’。去年村里12戶貧困戶已有6戶脫了貧,今年在農產品上再加把勁,肯定能全部摘掉貧困帽!”
集市醉了游人。一鎮一特色,一鎮一風情。萬泉鎮匯泉美食的老板娘岑雪奎邊沏茶給游客邊說,“自從萬泉鎮鎮域形象改造后,環境越來越好,游人越來越旺,早年開了店鋪可是賺到了!”的確,瓊海13鎮設計出各自獨特的LOGO及形象語,形象鮮明、集中,美麗小鎮再次得以提檔升級。“農耕文明 康莊大路”、“絲路天堂 潮汐博鰲”、“千年漁港 蔚藍潭門”、“風情萬種 獨念中原”……每一個鎮的logo都有自己的獨特內涵,每一個鎮的宣傳語都有自己的特色定位。一位參加博鰲論壇的嘉賓李意林來大路趕集后就感言,“集市醉游人吶……”
集市激發了創新創業。幸福街上,沉香雞蛋是石壁鎮南俸農場捧出的新賣點,光澤度極佳,含有芒果苷、角鯊烯等元素而備受青睞。農場土地養殖沉香雞,雞吃沉香花葉長大,雞蛋價值自然高,傳統產品走了創新路子,邁向精品路線,不要說城里人,農民也都爭相購買。
同樣在石壁,譚國森夫婦回鄉創業,創辦了“來旺黑豬”。集市節上,夫婦倆不但現場煮豬血粉腸湯,還帶來了一只活蹦亂跳的寵物五腳豬,引得大家開懷歡笑,豬肉也很快被搶購一空。譚國森說,“第一次感覺創業這么有激情、有成就。”
“打造集市文化是老百姓回家的小康之路,也是居民生活的幸福之屋。”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瓊海市委書記符宣朝說,全域旅游無論是“滿漢全席”,還是“精烹小炒”,出發點都是為了老百姓。我們的特色集市、農業公園、綠道系統都是為百姓打造,百姓是主人,扮美了家園,便有了吸引力;游人是客,便自然會來百姓家中做客,農村鄉鎮便更有了活力。
讓我們用詩人村夫的詩句再度感受瓊海集市帶回的生動飽滿的記憶:“如果春天凸起了一棵綠苗,那么田野就一定洋溢著歡笑;如果大路朝向著康莊,我們此刻定然歡暢。來大路吧,看一看農民的盛宴,它把陽光和果實奉獻給春天……”
——首屆瓊海田園集市旅游文化節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