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東山島之旅
馬鑾灣引位于福建省東山島東部,距銅陵鎮二公里。它是造物主的得意之作。一條寬闊、筆直的水泥大道,把你從西銅公路引向這美好的地方。馬鑾灣是神秘的少女。首先,這名稱就帶著神秘。馬鑾灣之所以叫馬鑾灣,是因為海灣上有個馬鑾村;馬鑾村之所以叫馬鑾村,是南宋末代皇帝給取的名字。奇!一個遠離京都的天涯海角小村落,如何有這等福份,得由“天子”欽定村名?原來,是落荒南逃的宋帝經過此地,被乞求欽錫村名的,人們攔馬擋道,才叫“欄馬”,又改“馬欄”最后定“馬鑾”的。
馬鑾灣景區內已建成一批中高檔次的飯店賓館,其中有中外合資的國際三星級標準金沙大酒店、漳州市財政培訓中心、帳篷酒店等,臺商興建的29幢海濱別墅。還有一批飯店餐館、工藝服務部、舞廳等,形成了海濱度假、旅游、旅游娛樂的海濱旅游勝地。10年來,這里已接待了中外游客240多萬人次,夏季有時每日達近萬人。其中有來自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德國、印度尼西亞、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的朋友和臺胞、港澳同胞、僑胞。美國游客贊嘆說:“這里海水潔凈,沙灘細白,風景秀麗,是個很好的海濱游覽勝地,可與美國夏威夷相媲美”。東山島是一個物產豐富、風景優美、名勝古跡眾多的好地方。比如有:秀麗的馬鑾灣、神奇的風動石、歷史悠久的關帝廟……但是我最喜歡去的還是馬鑾灣。 夏天,游客的運動細胞就開始活躍,就會想到馬鑾灣去游泳,放風箏、打沙灘排球。那里有銀白色的沙灘,經常有人把沙子蓋到身上,享受著浪漫的日光浴,沙灘上有著五顏六色的貝殼,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美麗極了。還有那一望無際的大海讓人著迷,每當人們投進了大海的懷里,躺在游泳圈上面,望著湛藍深遠的天空,聽著大海的故事,海浪仿佛就是大海唱出的優美搖籃曲,不時還有海鷗在蔚藍的大海上歡快地翱翔。這就是美麗的馬鑾灣,迷人的馬鑾灣,多彩的馬鑾灣。 馬鑾灣之所神秘,還因為這天然的海灣有一種神奇的吸引力。無論哪個季節,也無論哪一種性別、年齡、性格的人一到這里,就留連忘返;悵然離去之后又津津樂道。這里,冬無巨浪,夏無狂濤。一年四季,海水溫溫順順的。馬鑾灣之所神秘,正因為她的特異功能,而這一種功能,天由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你看:海灘東北的媽祖山,如長龍向東伸出,攔住肆虐的東北季風;海灘的東南角有伸出大海的鎖鏈式小島赤嶼、頭嶼、二嶼、三嶼。這神妙的島嶼如人工開鑒的窗欞,溫暖的東南季風可以徐徐而進,而咆哮奔騰的狂濤巨浪則會被卡在窗欞外,各各擊破。觀賞著這地形,我們不禁會贊嘆造物主神秘的智慧,也不禁會贊揚選擇這一浴場的伯樂。
沿著海灣,岸上是一條寬闊的、綠森森的固沙防風林帶。遠處的蘇峰山變幻莫測,有時白云籠罩,銀裝素裹;有時白云纏腰,仿佛若帶;有時煙水一色,擁玉翠,似海上蓬萊,如天上仙山;有時白云冠頂,宛如一位婷婷少女......,海天山色,給馬鑾灣增添了幾分神奇色彩。馬鑾灣是東山縣新近開辟的海水浴場。灘長二千五百米,寬六十米。沙灘東北面有三支峰為屏,東南有赤嶼等四個小島環衛,因而自成格局。在這里灘上可跑馬、行車,水面可游泳、滑水、劃艇、帆板、帆船等體育活動,還可以垂釣、摸螺、拉網打魚。
風動石景區風動石景區 座落在福建省東山古城東門海濱石崖上的素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人民最引以為榮、視如珍寶的自然奇觀,是旅游者最喜愛的美景之一。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譽為“天下第一奇石”,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志性景觀。
風動石景區是國家4A級旅游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在東山縣風動石景區,風動石就坐落在銅山古城東門海濱石崖上。風動石高4.37米,寬4.47米,長4.69米,重約200噸,巍然“擱”在一塊臥地凸起且向海傾斜的磐石上,兩石接觸面僅十余平方厘米,大風襲來,巨石微微晃動;人推亦會輕輕搖動,蔚為奇觀,故名為“風動石”,有詩贊曰:“風吹一石萬鈞動”。相傳,徐霞客曾不遠千里,來此一睹風動石之怪。根據地理學家考證:風動石屬花崗巖石質,經海水長期侵蝕沖擊,被切割或分體,其棱角經風化而剝落,天長日久,形成球狀,地質學上稱為“球形風化”。
東山風動石因其“奇、險、大” 的特點而被載入《中國地理之最》,譽為“天下第一奇石”,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志性景觀。觀賞風動石的各個側面,能給人不同的感受,側面可觀其“奇”,背面可觀其“險”,正面可觀其“偉”。
從側面看,風動石就像一只玉兔,蹲伏在磐石之上,呈三角形,上小下大,底部是圓弧形,整塊石頭稍稍向海的方向傾斜,圓弧的底部與下面巖石的接觸面只有十多平方厘米,幾乎是懸空斜立,半座半垂,不經意間還真會找不到上、下兩塊巖石間的接觸面!
要領略風動石的“險”,須到它的背面去看。順著古城來到風動石西側,仰首觀之,一塊狀如玉兔的巨巖,伏在外傾的磐石上,那著地處不過一尺見方。巨大的球石,懸空而立,搖搖欲墜,好象整塊石頭隨時都有可能滑下來,砸到地面上,觀之令人心寒膽顫。假如此時有人正在推蹬,巨石晃動起來,上下搖擺不定,巨石下壓更多,就宛如泰山壓頂一般,則更是讓人一刻也不敢多留,趕緊返身逃之夭夭。風動石奇觀,歷代文人吟唱甚多:“鬼斧何年巧弄丸,鑿得拳石寄層巒。翩翻陣陣隨風漾,輾轉輕輕信手摶。潮撼孤根危欲墜,雨余蒼蘚秀可支。五丁有意留奇跡,特為天南表大觀。”“文昌祠邊大石球,神仙蹴戲靈山頭。萬夫欲舉移不動,天風撼之動不休。”
在風動石左側下巖壁上,刻著明代霞山居士題寫的“東璧星輝”四個大字,字體飽滿圓潤,端方渾厚。相傳,風動石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與其日月相伴,必能沾其靈氣,高中魁首。于是古時在風動石邊建有東山三大書院之一的“東璧書院”,又稱“魁星樓”,意欲與風動石交相輝映,得其靈氣,培育文人墨客,造就賢達能人。
風動石正面的右前方立著一塊石碑,上面題刻著明水師提督程朝京詠風動石詩:“造化原來只一丸,東封函谷萬層巒。天風吹向閩中墜,海飆還能逐勢摶。五丁欲舉難為力,一卒微排不飽餐。鬼神呵護誰能測,動靜機宜在此觀。”這首詩就將風動石的奧妙講述得淋漓盡致了:五個大力士想推都推不動它,而一個餓著肚子的小兵輕輕地就能將它推動。為什么?這就是“在勢不在力”的問題。想要推動風動石,不是靠著人多勢眾就行了,而是要找準角度,選好著力點。要背向西南方向,由此向東北方向推之即可。當然,不能一個勁地猛推,而是要有節奏的,一推一放,一緊一松,方會成功!
風動石的正面是一個巨大的平面,上面刻有明永歷戊子二年(1648年)秋,巡撫路振飛題寫的“銅山三忠臣:黃道周、陳瑸、陳士奇”。這三位都是東山先賢,黃道周任武英殿大學士,吏兵二部尚書;陳瑸任七省軍務,陳士奇任四川巡撫。三位都是當時征戰沙場、堅貞不屈的風云人物:黃道周因抗清失敗而被殺;陳瑸、陳士奇則是因與張獻忠相遇,戰敗而被殺。為紀念這三位東山先賢,人們將這三位先賢的名字刻在風動石上,供后人憑吊。清康熙三十年進士陳汝咸游覽風動石,有感石上刻三忠臣姓名,寫下詩句:“何年鞭到故留蹤,袍笏吾將拜此中;飲羽醉歸真避矢,點頭頑化似因風。幡幢動處聞禪語,鱗甲秋時想漢功;石上依稀數行字,我來磨洗認三忠。”衷心表達了對三位忠臣的敬慕之情!
風動石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島,企圖搶走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艘兵艦,套上繩索,拼命拉它,可是倭寇費盡了力氣,只聽到“嘣”了幾聲,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掉落海里,十分狼狽,風動石卻依然屹立在原地。
關于風動石,歷代名人吟唱甚多,如明代文三俊詩曰:“是石是星麗太空,非風搖石石搖風。云根直締槐杓上,月館堪梯小八鴻”!
風動石正面還題刻著毛澤東詞句“風景這邊獨好” 六個大字。果不其然。風動石依山臨海,氣勢雄偉,神奇無比,本身就是一道絕佳的風景。而站在風動石前邊遠眺:銅山古城如長龍般,雄踞海濱,蜿蜒于綠樹叢中;古城外碧波蕩漾,大海無際無垠;綠島星點,宛如天女散落之仙花;海面上汽笛聲聲,舟楫往來;厥變韧,綠樹紅花,相互映襯;紅墻黃瓦,坐落其間;操著不同口音的游客,或駐足觀賞,或拍照留念,或閑坐小憩,各得其趣……這些,同樣都是賞之不盡的神怡美景。
——福建漳州東山島之旅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