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廈門春節習俗
1、民俗活動
到了除夕夜,廈門到處燈火輝煌。家家戶戶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此外,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并插上用紅、黃兩紙扎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
除夕夜,家家戶戶都有圍爐吃年夜飯的習慣,也是廈門人最重視的。家長和子女圍爐吃年夜飯,以示來年全家團團圓圓。在除夕的年夜飯里,有幾樣食物是絕對不能少的。比如菠菜,不可以切根,有頭有尾,每人都得吃一根,意寓“平安”。還有血蚶,閩南話說“蚶殼錢大賺錢”,將吃剩的蚶殼洗凈,灑在桌子底下或床下,直到初五才收拾。
吃完年夜飯后全家都要在圍爐旁,叫做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并且長輩要給小孩子分壓歲錢。
正月初一,人們都得早早起床,清早要先吃碗面線,表示新的一年健康長壽。大家換上新裝到親戚家拜年。路上遇到朋友,都要彼此恭賀新年。
到了最后的元宵節,這天人們都會吃湯圓,鬧花燈、舞獅等活動。
2、美食習俗
火鍋:廈門人除夕吃年夜飯,大都愛吃火鍋,叫做“圍爐”合家歡。火鍋品種多樣,如“一品鍋”、“鴛鴦鍋”、“四色鍋”等。由于火鍋熱氣騰騰,食品翻滾不停,不斷續湯,添加好料,就叫“越吃越有,越燒越旺”。
年糕:廈門人把年糕叫做“米果”,品種多樣,有甜有咸,甜的有白糖米果、烏糖米果,并加冬瓜、紅棗、花生等;咸的有金瓜米果、菜頭米果、番薯米果,并加豬肉、蝦米等。
薄餅:薄餅是廈門人的一大發明,本名“婆餅”,用魚、肉、蝦、菜、筍、豆等用面皮包卷。廈門話“婆”“薄”同音,便又稱為“薄餅”。
圓仔:這里的圓仔便是元宵,廈門圓仔將各地風味兼收并蓄,有甜有咸,有的白心,有的包餡,什錦、豆沙、棗泥、筍肉、豬油都有。
二、廈門春節美味小吃
廈門的小吃很多,鼓浪嶼 上更甚,廈門的傳統小吃總是和最受歡迎的某一攤點的店名或主人名字連在一起,黃則和的花生湯,烏糖的沙茶面,蓮歡的蠔仔煎,西門的土筍凍,賴厝埕扁食嫂的扁食,中山 路的燒肉粽,局口的阿卿薄餅等等,這些隱藏在尋常巷陌的美味小吃就是廈門的一大特色。
沙茶面
廈門人從小吃到大的最普通最常見的小吃了,無論鬧市或深巷,沙茶面幾乎無處不在。
沙茶面好不好吃關鍵在于湯頭上。好的沙茶面湯,是用豬的大骨湯加上沙茶醬、磨碎的炒花生、煉乳等等熬制而成,面用的是廈門特有的油面,勁道彈牙,再配有豆芽菜,瘦肉片,青菜。食客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魷魚、腰花、豬肝、鴨腎、大小腸、糯米血、炸豆腐等。
扁食
北方也叫餛飩,廈門的扁食在餡料上和北方不同,用的是新鮮瘦肉和扁魚干合在一起打成肉泥,再用薄如蟬翼的面皮包裹成粒,湯是用豬大骨熬出來的,吃的時候再點綴些青翠的香蔥或芹菜末,撒些胡椒粉,味道清甜鮮美,讓你忍不住想吃第二碗。
就像豆漿配油條一樣,很多小吃都有約定俗成的搭配,扁食和拌面就是廈門人的經典搭配,由來已久,天經地義,有多少科學性沒人去深究,吃得有滋有味就好了。
燒肉粽
特點在于一個“燒”字,也就是非趁熱吃不可。加料燒肉粽里有板栗、紅燒肉、蝦干、香菇、干貝、花生、蓮子、鹵蛋等等,肉粽的米是糯米,事先炒過了,包好后的粽子要等開水煮沸時才下鍋燒,煮好后撥開棕衣,香氣撲鼻,粽子色澤紅黃閃亮,味道香甜,油潤不膩。
溫峰小吃店的小份面線糊+腸子+油條(地址:龍頭路200號)
鼓浪嶼黃則和附近,沒有招牌,看門牌號和人氣就能找到了。這種連招牌都沒有,店名只能在營業執照上找到的小店,也能有那么旺的人氣,可見水準著實不俗。
類似于爛糊面的存在,但是面是很細很短的那種。煮得爛爛的,很適合早餐暖胃。湯頭據說是用的是煮豬雜的湯,非常鮮,而且濃稠,浸了湯汁的油條異常地美味。腸子弄得很干凈,但是煮的火候還差點,不夠嫩,但是吃口還是很香的。
這么一碗熱乎乎地喝下去,清晨在日光巖看日出看得發冷的身子就這么暖過來了。
土筍凍
竹筍凍
應該算是廈門最神奇最獨到最有創意的一種小吃了。晶瑩剔透,圓滾滑溜的土筍凍以富有彈性,質地柔韌脆嫩,味道甘冽鮮美,一旦落地,能蹦跳兩下的為極品。吃時澆上上調味的醬油醋、芝麻醬、黃芥末和廈門的蒜茸辣醬,配以酸甜蘿卜、香菜等,一股腦塞入嘴里,芥末狂放激越的刺激和土筍凍清冽甘甜的原味及冰涼彈牙的Q感,滿嘴的神奇讓味蕾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土筍凍是由野生于沿海江河入海處咸淡水交匯的灘涂上,學名叫做“星蟲”的一種環節軟體動物做成的,制作工藝非常復雜,完全靠星蟲所熬出阿膠一般的膠汁自然成“凍”的,因此形成了土筍凍出不了遠門的特性,惟有到產地才能一飽口服。所謂的凍,口感有些像Q一點、硬一點的果凍。相比之下,我自然是更喜歡里面脆脆的、又不失韌性的土筍。
后來也吃過其他攤子的土筍凍,感覺西門家的還是以調料見長——辣椒醬、花生醬、芥末醬,外加薄薄的腌蘿卜片,滋味相輔相成,冰鎮之下清爽可口又有回味。
龍頭北仔餅(地址:龍頭路302號)
位于鼓浪嶼龍頭市場附近的這家北仔餅店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非常不起眼,屬于不仔細查看就有可能擦肩而過的店,龍頭旅社樓梯下。沒有明顯的標志,只掛了個紙質塑封過的紙片招牌,上書龍頭北仔餅幾個大字。北仔餅是廈門的名小吃,在一個改造過的油桶中烤制,分為咸甜兩種口味。咸的餅中間包有咖喱肥肉和蔥花餡。甜的餅中間包的是花生糖餡。除了已經烤好的兩種口味,還可以要求攤主加料,塞入茄汁沙丁魚罐頭肉、腌制過的酸甜蘿卜絲、貢糖、香菜、廈門甜辣醬等。
海蠣
海蠣煎
又叫蚵仔,絕對是廈門人的碗中寵物,過年時一定要吃一碗蚵仔面線的。以海蠣為主要原料的海蠣煎是另一道廈門名吃,這道小吃,看似不難,但家里做的終歸不如外面做的好吃。
海蠣煎選用的是黑耳白肚,個頭小小的海蠣珠,味道很是鮮美。拌和青蒜、韭菜、地瓜粉,攤入油鍋,兩面煎透。講究一點,還要在入鍋后,再攤上打散的蛋液,一道煎熟。起鍋時,撒點胡椒,放點兒香菜,吃時再蘸上芥辣、辣醬,好吃的簡直連舌頭都會一起吞下去。
白灼章魚
白灼章魚
很大只的章魚切塊之后放入各式調料,章魚入口滑嫩,非常入味。
葉氏麻糍
島上大名鼎鼎的小吃。說是唯一允許占道經營的店喔,真牛!買了兩個捧起來就吃,真香!軟軟的糯米皮,包著芝麻花生之類的香物,咬上一口,滿嘴的狼狽,卻又是滿嘴的滿足。鼓浪嶼店在BBC老店門口,中山路店在步行街靠近太平路的地方。
占道經營的小攤,賣的是1塊錢一個的小零食,軟軟弱弱的糯米里包裹著糖粉、花生粉、芝麻粉混合成的餡料,外面再混上一層芝麻。很香,但并不覺得非常甜。
八婆婆燒仙草(地址:太平路22號,中山路工行和老虎城之間的路)
門面極小,似乎還沒有“街客”寬。奶茶、蜂蜜二選一,2.5元一杯,好便宜,性價比一流了。半杯燒仙草,小半杯大紅豆、花生、芋圓,奶茶是拿來添杯子里的縫隙的。最愛是芋圓,QQ的、富有彈性,口感極佳。
燒仙草和龜苓膏多少還是有些相似之處,只是密度沒有那么大,中藥味道也淡很多,和著奶茶吃的話,完全不會遮蓋掉奶茶的味道。對了記得要加蜂蜜的哈。
原巷口魚丸的魚丸湯、炸五香和燒肉粽
魚丸
魚丸湯是6塊錢6個包心魚丸。魚丸皮和魚林港的現做魚丸水平差不多,吃不出面粉的感覺,口感小Q,就是太薄了不過癮。其實更喜歡餡的味道,鮮中可以品出些甜味,肉松松的。湯么,放了味精、油和蔥的水,嘗了一下就沒有再喝。
炸五香,6塊錢2個,每個切成3小段。豆皮裹了五花肉丁、馬蹄丁外加蔥花、五香粉調制,卷成卷下鍋炸。外皮炸得略微有些脆感,一點都不老,內陷塞得很緊實,彈性十足,是我喜歡的口感。
龍頭魚丸店的小份魚丸湯(地址:龍頭路183號)
5塊錢6個魚丸,比原巷口的小些。魚的味道不相上下。但是餡不是我喜歡的,餡里主要是油,肉只有一點點。
店面有些簡陋,有兩張桌子是擺在街上的。
路邊攤子上賣的綠豆餅 紅豆餅,還有用面和雞蛋混在一起煎出來的餅加上配料,相當好吃。
所以說即使沒有華麗的外表也依然掩飾不住他美味的光輝。
馬拉桑
沒喝‘馬拉桑’,等于到鼓浪嶼沒喝過果汁!新鮮的水果,當著你的面現榨,草莓汁是整整一袋子草莓做的;橙汁是好幾個橙子榨出來的;菠蘿汁是大半個菠蘿搞定的……絕無任何添加劑,絕對貨真價實,而且大部分都只要5元錢。走累了抄起一杯,別提多幸福了。很新鮮的鮮榨果汁。味道嘛,水果汁嘛,喝的就是自然。
黃勝記的豬肉鋪、豬肉絲、牛肉柳(地址:龍頭路95號)
豬肉鋪、豬肉絲、牛肉柳
老板真的是會做生意,給人試吃都是一大把一大把的,直接讓人吃飽的說。所謂吃人的嘴短,吃了人家那么多肉,你還好意思不掏腰包。
打著同樣名號的店,從鼓浪嶼到廈門本島,到處都是。正宗的卻只此一家別無分號。肉的品質差異比較大,同一包肉里有些濕漉漉的口感很好,有些就干得像木頭苦練牙口。不過總體來講還是比較濕、比較嫩、比較入味的。門面很小,就一個3尺來寬的柜臺就撐足了。
油蔥粿
閩南話也叫碗仔粿。農歷七月半,廈門都有以咸米粿拜祭先祖的民俗。相傳一戶人家,在蒸制米粿時,家中頑皮小孩,揭開蒸籠偷吃半生半熟的咸米粿,嫌其平淡無味,順手把一碗肉絲倒入米粿中。被大人發現后,生米已蒸成熟粿。吃的時候,大人發現這樣的做法,吃起來更加多樣味道也很不錯。于是,人們競相效仿,最終演變為油蔥粿。
油蔥粿的做法是:將大米磨成米漿;再將肉絲、孛薺丁、炸過碾碎的扁魚或蝦皮、蔥白、五香粉、鹽調制成餡料;和碗中的米漿一起旺火蒸煮而成。吃時要切開,拌上甜辣醬,上面再撒上蘿卜酸、芫荽、蒜蓉等等配料,吃起來很柔韌清香。
壽記龜糕店的龜糕和碗糕(地址:海壇路31號)
不太起眼的小店,只賣三種東西,龜糕、碗糕和五香花生。
碗糕2塊錢一塊,是蒸好放著的。就是普通的米糕,底部呈碗裝,口感綿軟,細品略有些甜味。喜歡糕類的,走過就不要錯過,但不太值得特意去找。
張三瘋奶茶店的特色歐式奶茶(地址:龍頭路266號)
張三瘋奶茶
15元一杯的奶茶,貌似叫貴的人很多,如果以這邊咖啡館的標準來評判的話,這個價錢也還好,只是外賣如果也是這個價格的話,就有點虧,畢竟內里的環境還是可以看看的,雖然是小了點。
歐式奶茶里放了麥片和葡萄干,不曉得是哪國的喝法。這兩種配料其實與奶茶的味道并不搭配,麥片還好,葡萄干就顯得突兀了。奶茶味道不夠濃郁,充其量也就是街客的水準了。用來裝奶茶的杯子,造型有些古典歐風,上面的貓造型很可愛。
Babycat的餡餅,綠茶、綠豆、椰蓉
BABYCAT的店在鼓浪嶼還是很顯眼的,而且有兩家,很容易就能找到。里面感覺是很愜意的白色基調,要是人少的話,點上一杯咖啡,配上他們家的餡餅,的確是小資情調。而且聽說BBC的老板娘當初為了研制餡餅的秘方,前后大約花去十幾萬。
BBC雖不大,卻吸引了很多客人。有人鐘愛這里的餡餅,有人喜歡店家的小貓。時光是閑適的,不需要任何日程表。店主為自己寫了一首詩來講述自己的故事——“我有一間小店,面朝大海(只是看不到),春暖花開(門口都種草了,沒有花)。愛琴海的調調(沒錢去,只能自己搞一個)。皮很薄很軟,吃口有些像月餅,但是遠沒有月餅那么油,而且哪怕是椰蓉的,口味也不是特別甜,綠茶綠豆的口味就要更清淡一些。
綠茶的是有點甜味的,還很清香;綠豆的感覺跟綠茶很像,但是要比綠茶甜上一個程度。南瓜的也比較甜,味道還行。一直想買香芋的,結果總是缺貨.。。老店很小,原木風格的店因為多隔了一層出來,感覺有些低矮壓抑。一本本厚厚的留言本都寫得滿滿當當的,承載了無數人的美好回憶。
潘小蓮芒果酸奶(地址: 思明區龍頭路8號)
環境在鼓浪嶼上還是很搭調的,店里的裝修很小資,挺優雅的,是時下流行的東南亞風。而且就在張三瘋邊上,一下輪渡碼頭就能找到,潘小蓮的location真的很好,就在“三瘋”奶茶的旁邊墨綠色墻,橙黃色蓬子。進門后里面的環境更是很好,有些熱帶風味、有些印度 風味,還有些奢華感。
芒果酸奶:比起原味的稀釋了些、稍微甜些,芒果粒的口味很好。
趙小姐的店
由旅居海外的陳女士(趙小姐的孫女)出資開設,委托朋友林先生和潘先生開辦和經營;店主從小在國外,特地回來開這個店紀念她祖母的。
趙小姐的店更小資情調一些,更浪漫端莊一些。趙小姐的店有二層樓,空間更大一些,不會顯得擁擠或怕沒有位置坐。室內布置得很雅致,有著或古典或可愛的擺設,有書看看有本記記。食物多元化,味道也是可悅的。其中秘制的燒仙草和手工素餡餅,味道很不錯。無論是深藍色的墻壁,還是紅艷艷的皮沙發,白瓷器,綠植物,都能將色彩的美麗發揮到最極致。再看看桌前的流蘇臺燈,青花餐具,古典書籍,刺繡織品……這里每一樣擺設都獨具匠心,像走進了閨中小姐的繡房,精美雅致,讓人歡喜。樓梯口那一只金色的鳳凰 ,靠窗的暗紅色簾子,外帶燒仙草用的墨綠色黑蓋紙杯,還有隱約在耳邊回響的鄧麗君的老歌。店中的燒仙草最受歡迎,它是用瓷碗裝的,別致的花紋,配著別致的勺,蠻大一碗,有紅蕓豆、葡萄干、白的芋圓粒,這幾樣東西有點甜,配上略苦的燒仙草,甜度正好。綠豆銷路最好,薄軟的餅皮,綠豆餡兒清涼而細膩,綿密的感受,很不錯。
鼓浪嶼上的平價UD咖啡館
走著走著,腳累了,要找一家咖啡館坐一坐,如同前面所說的,現在島上的咖啡館星羅棋布,不經意間轉頭,也許就有一家咖啡店在你的旁邊,我們在小巷里漫無目的的走著,就在往前幾步的時候,轉角處就看到一家咖啡館,UD,往里探了一下頭,就來了這家。 咖啡是現磨的,非常香,12塊錢。奶茶也很好喝,價格不貴,6塊。
仙草南路(地址:思明南路)
仙草南路
招牌仙草冰相當贊啊,里面有雞蛋布丁,冰激凌,花生,芋圓,薯圓。環境很好,拍拍照休息一下,點幾份甜品,很劃算。
班沙客
班沙客的老板很愛說:“我在這里等你來偶遇。”
店內都很小,吧臺大約能做六七個人,剩下的位置只能容下一張沙發了。老板最經常說的話,除了向顧客推薦飲品以外,就是說:“對不起,客滿”、“對不起,沒位”、“一會兒再來”、“歡迎外帶”。他會向你推薦他的班式奶茶、姹紫嫣紅等等得意之作。
還有特別要說的是,自己去哪就愛逛個當地的菜市場或農貿市場,在里頭總能發現些水果、蔬菜、海鮮。這些東西都是自己旅途中可以掃掃嘴的小甜點,可以邊走邊吃也可以打包回旅店。那樣的日子,坐在藤椅上喝著椰汁,將是多美好的一件事兒。
三、廈門春節旅游 景點
到廈門一定要到南普陀,在五老峰下的南普陀,看大佛,賞美景,品茶食,吃素餅,感受靜心平氣的閩南禪文化。開著車環繞著大海,漫步于全國最美最長的環島海邊木棧道,跟孩子們一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1、 南普陀
南普陀寺與廈門大學毗鄰,剛進寺門,一縷久違的陽光直射過來,使此行的心情更加開朗。南普陀寺位于五老峰下,以奉祀觀音為主,又在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浙江 普陀山 之南,故名。南普陀寺起源于唐代,薈集了閩南淵源流長的歷史文化,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左右廂房、鐘鼓樓等構成的建筑群,雄偉、壯觀,頗具佛教特色,更具佛法無邊之威嚴,香火一向燒得很旺。注:南普陀現在只能在寺外燒香火。
南普陀寺每年有5次大型法會,正月十六日至正月十八日有拜三千佛法會。
門票 :免費
交通:乘1、2、15、18、71路公共汽車可達。
2、環島路
環島路是廈門市環海風景旅游干道之一,臨海見海,有的依山傍海,有的凌海架橋,有的穿石鉆洞,充分體現了亞熱帶風光特色。椰風寨是廈門環島路上的一個比較有名的海灘 當然椰風寨也有很多游樂設施,比如大風車、旋轉木、馬海盜船。這些都是小孩子非常愛的游樂地方 即使游樂設施玩膩了,不怕,你還可以到海邊吹吹風 在海邊悠閑的散步!
3、中山路
中山路是廈門最老牌的商業街,這里的建騎樓筑帶有濃郁的南洋風情,粉紅和乳白為主色調,漫步這里的繁華,逛街,shoping,品嘗地道的廈門小吃,如佛跳墻,土筍凍,面線糊,沙茶面,花生湯,燒肉粽,薄餅,烤魷魚……晚上可步行到輪渡,游船有露天酒吧,欣賞鼓浪嶼夜景、感受徐徐海風、數滿天星星……
4、五緣灣
五緣灣位于廈門機場和翔安隧道兩大門戶之間,是島內惟一一塊集水景、溫泉、植被、濕地、海灣等多種自然資源于一身的風水寶地,還有大量的畬族文化等人文景觀。策劃大師王志綱在看過五緣灣之后,把它比做臺灣 校園歌曲中的“外婆的澎湖灣”,這里是一座活力生態港,財智精英城,休閑娛樂的港灣城。
5、鼓浪嶼
鼓浪嶼,作為美麗的一個著名代表,鼓浪嶼居然名副其實,不辱傳聞,海礁嶙峋、岸線迤邐的海島風光自不必多說,傳說島上隨處可聽見優美鋼琴聲,輕易得到印證了,如果循聲走去,一定還可以聽到更多的琴聲從各處傳來,讓人恍惚。除了聲色的沉醉,上千幢古老別墅和它們背后的傳奇才是小島的精髓。
碧波環抱的鼓浪嶼與廈門僅隔600米寬的鷺江。鼓浪嶼,原名“圓沙州”,又名“圓州仔”。因島上有一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氣候宜人、樹木蔥蘢,繁花似錦、景色秀麗,素有“海上花園”的美稱。
拿上1張手繪地圖在鼓浪嶼錯綜復雜的小路上徒步漫游是件寫意的事,各式各樣的小洋房,時不時的海景,有種蕩滌心靈的感覺。當然你還會常常碰到拍婚紗的新人,以及不時出現的美食。
1、菽莊花園:林爾嘉借山藏海,將大海私藏于自家的園林,磅礴大氣又精巧雅致,值得一看,一條曲折石橋在庭院內蜿蜒,伸入海中,漲潮時人行橋上仿佛踏浪碧波之上,很有詩情畫意的韻味。就在菽莊花園,愛國的林爾嘉以擁山攬海的氣勢,在柔美的鋼琴聲中,用流利的外語,為中國人的權益說話。中國唯一的“鋼琴博物館”,以及民俗家具博物館也建于院內。門票:30元/人。
2、日光巖:鼓浪嶼最早看到太陽的地方,凌空聳立一塊直徑40多米的巨石,又稱晃巖,是當年鄭成功屯兵扎寨的地方。里面有日光巖電影院、百鳥園、鄭成功紀念館、蓮花庵、水操臺等景點,門票:60元/人。去日光巖的晃巖路上(38號)有一座收藏了許多鼓浪嶼舊時代老物件的“懷舊鼓浪嶼”博物館,有興趣的話可以進去懷舊感觸,任思緒紛飛。
3、皓月園:“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從輪渡出來便可以看見左手邊山上,面海向東而立高15.7米的鄭成功白色雕像,那便是皓月園。塑像下面,清風海濤,細沙逐浪,是清晨傍晚散步的浪漫的好地方。門票20元/人,晚上18:30以后是免費的。
鼓浪嶼上的小店
4、海底世界:輪渡上岸后右轉不遠,可以看見一個巨型章魚的銅雕,那就是海底世界的入口,不過好像全國的海底世界都差不多,這里有一具從廈門海域捕獲的世界最大的抹香鯨的標本,感興趣和從沒有去過海洋世界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線路推薦:鼓浪嶼輪渡——皓月園——毓園——菽莊花園——日光巖景區(鄭成功紀念館、百鳥園)龍頭路商業街——海底世界(備選)——快艇返島內
門票:鼓浪嶼聯票:100元(包含日光巖(含百鳥園纜車)、菽莊花園、皓月園、風琴博物館、國際刻字藝術館)
開園時間:
1、日光巖(含百鳥園纜車):07:00-20:00
2、風琴博物館開放時間:08:30-18:30
3、菽莊花園:07:00-18:30
4、皓月園:07:30-19:30
5、國際刻字藝術館:08:30-20:00(僅供參考)
小貼士:從廈門去鼓浪嶼的輪渡是免費的,從鼓浪嶼回廈門的話是8元/人,上輪渡二樓加1元,每天21:00—22:00半價,22:00到營業結束24:00是免費的,早上5:30開始有船。白天班次是10分鐘一班。
交通:無論您是陸路、海路還是鐵路到達廈門,均需從廈門渡口乘渡輪上島。
1、從廈門機場到鼓浪嶼有四種交通工具:打的、機場大巴、公交車、BRT快速公交。
建議:乘坐機場大巴6-8元(在到達廳門口就有)到市區終點站后轉公交車或者打的到輪渡,公交車27路也可到達輪渡站,時間大約1小時。
2、從廈門松柏長途車站到輪渡站:公交車23路,505路,30路,99路,506路,10路。
3、出火車站坐BRT,快1、2、3路均可直達第一碼頭(0.5元,8分鐘左右),然后下車到樓下做L1連接線(0.5元,2分鐘抵達輪渡)。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