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者:劉昱彤
受訪者:秦江、謝敏夫婦(化名)
“我的眼睛看不見,從國內來到迪拜這個遙遠的中東城市,沒有過顧慮,因為我們是兩個人。”說這話的時候,謝敏的臉上顯現出平靜的幸福。在迪拜“首佳理療養生堂”見到謝敏和秦江時,他們身著一身利落的藍色工作服裝,彼此攙扶著走到我面前,說了聲,你好。
迫于生活無奈 開啟按摩生涯
2007年,秦江在廣東佛山正式開啟了按摩學習和工作生涯,有了這項手藝,走到哪里都可以糊口了。“我的眼睛屬于半盲,如果周邊光很亮就可以看到一點。剛開始可以做農活,跟著父親種地,后期逐漸嚴重了就只好放棄。我曾嘗試過做建筑和裝修,結果都做不成,只有學習按摩一條出路。”秦江說道。而最先想到這份職業的還是秦江在深圳打工的弟弟,由于體驗過盲人按摩,于是向家里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在秦江的老家河南開封農村,由于地理位置較為偏僻且消息閉塞,并不了解什么是按摩,只能先到縣城學習。
“在進入行業之前, 先看手適不適合從事這個行業,如果骨頭發育不好就不適合做按摩。再就是練功,像仰臥起坐和俯臥撐等等,按摩也是一件體力活,所以身體素質占據了主要的因素。除此之外還要身體健康,如果沒有健康證學校是不收的。這些都通過了就可以跟隨老師正式學習了,每個身體部位漸序學習,考試通過了就可以正式的開始工作。其實這一行也要看悟性,學習一兩年甚至三四年的都有。”秦江介紹道。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他結識了許多朋友和老師幫助介紹工作,同時憑借著一定的悟性和努力逐步走出家鄉,這一走就是八年。漂泊的日子里,他工作過的足跡遍及鄭州、佛山,深圳,廣州,香港等地。
盲人的愛情 平淡里的小幸福
佛山對于秦江的意義并不止于工作生涯的開始,在這里他結識了現在的太太謝敏,并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家庭。謝敏是廣東韶關人,正值22歲花一般的年齡時,卻遭遇了由于眼底出血造成視神經萎縮的病癥,從而奪走了她的光明世界。此前作為一名文職工作者的她在這命運的急劇轉變中一度陷入絕望,甚至想過徹底離開這個世界。對于盲人而言,主動去接觸一段愛情是不易的,一般是經過他人介紹相識。這一年,緣分把兩個命運相近的人緊緊結合在了一起。“我們相遇不容易,因為我們兩個都是盲人。通過了解彼此都覺得對方很合適,相處一年就結婚了,現在也有了一個女兒。后來在廣州分住兩地,離的也很遠,相當于從南到北。那時基本每一天下班后我都會搭地鐵去看看她,她休息的時候也會過來我這邊。”秦江回憶說。
或許生活終將把每個人的內心釀成一杯陳年老酒,穩重而淡然。同秦江的太太謝敏聊起人生的境遇和愛情時,她似乎早已忘記了那些不幸的經歷,從容的說道:“在那個艱難的時候,我遇到了他,心態也開始慢慢變得平和。其實我們盲人的生活很簡單,覺得合適就在一起了。不同于正常人的愛情,不會有那么多的難忘或是特別的東西,看不到就只能用心去感受。也不會像別人一樣,節日的時候有那么多的表達形式,沒有心里上的大起大落,只是生活上的細節感覺好了就行。盲人的生活就是這樣,比較平淡,平時只能靠聽去感受外界和彼此的存在。平日里最多的就是彼此在生活上的照顧,感覺很安心也很踏實。”
踏入異國中東 生活多了幾分悠閑
秦江和謝敏是迪拜第一對盲人按摩夫婦,目前在迪拜“首佳理療養生堂”工作,他們的到來,為這家店創下了迪拜首家盲人按摩理療館的先例。三個月前,正在廣州忙于按摩工作的秦江接到了一個令他意外又驚喜的消息——有一個踏出國門遠赴異國他鄉迪拜的工作機會。此時的他按摩技術手法早已嫻熟,并得到了客人的普遍認可。“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挺高興的,都說國外好,就想著出來試試,和太太商量過就做了這個決定。”他說。
然而畢竟是不同的國度,地域文化和語言都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變,對于盲人而言,則不能從平常人的視野所及之處加以評判。對此,秦江頗顯難色:“眼睛不好很痛苦,看什么都看不清,走路走不好也很容易絆倒。在國內我們會辦理殘疾證明,坐地鐵和公共交通都很方便,在這邊坐地鐵相對不是太方便。迪拜沒有人行道,針對盲人群體的公共設施不完善,所以生活相對簡單了許多。太太喜歡去KTV唱唱歌,未來慢慢熟悉了會去嘗試一下,讓生活變得豐富。”說到最大的改變,秦江說:“此前在國內的工作強度很大,和太太也分居兩處。來到迪拜生活上有了許多改善,無論從住宿還是飲食,老板都給予了最大程度上的幫助和照料,而且這里客人的層次和素養要相對高一些”。
出行的不便為這對來自中國的盲人夫婦帶了些許困惑,因此大多數工作不忙的時候只能呆在家里或者理療中心,多少有些乏味。問及消遣方式,秦江笑言:“因為盲人只有靠聽,所以閑暇的時候就用手機聽聽歌,哼哼小曲兒。再就是練功給你自己保健,我們平時給別人做按摩也很累,做做仰臥起坐或是俯臥撐緩解一下身體上的勞累。”由于按摩行業亂象叢生,以致大眾對于該行業亦是有了悱惻和認知的偏差。在迪拜工作的這段時間,秦江也曾遇到過有“特殊要求”的客人。“也有那種男顧客專門要求男技師進行按摩服務,但按摩過程中如果有無禮要求我就會停下來不再繼續,會告訴他你來錯地方了。還有一些進門就問有多少女技師,這一類顧客我們都不會服務。”對此,店主則會對客人當面解釋清楚,為其解圍。
首佳理療養生堂經營者Angel說:
我通過朋友找到他們,在廣州那么多盲人中,遇到也是緣分。當我跟秦哥談的時候,他把決定權交給了謝姐,讓我跟姐談,說如果太太同意了他就來。基于這樣的情況,我就想請一對夫妻也好,可以彼此有個照應。有家庭了心也比較穩定,所以就帶著他們來到了迪拜。秦哥雖然是后來學的,但是技術手法非常好。謝姐學歷挺高的,而且也是在這些盲人理療師中唯一會說英語的,在和客人溝通方面很不錯。她原來是學計算機專業,家庭也相對優越,做按摩師也是出于現實無奈。秦哥很細心,因為眼睛能看到一點,吃飯都是第一時間夾菜給姐。平時也會買一些姐愛吃的小吃給她,更多的還是默契和關心。”
盲人心比較靜,手也比較巧,穴位也把握的很準。推拿如果細分起來還分為南派和北派,深究起來也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國內是比較相信盲人按摩的,現在國外對于這樣的理療方式還不能普遍接受,但嘗試過后大多會比較認可。許多不了解盲人按摩的本地人會提出相應的質疑及心理上的排斥:“我不會讓他們為我服務,我心里無法接受,他們是不應該工作的”。其實在讓他們付出勞動的同時,也是一種幫助,他們也能通過工作中來養活自己并感受自身價值所在。歐美人相對好些,因為他們對于中藥以及中國人的調理方式是有所了解和嘗試的。隨著客人逐漸增多,通過客人的不斷反饋及認可,他們也成為了我們的金牌按摩師,是我們的名片。
目前,公益也是我們公司關注的事業,我們每年會捐出百分之五的利潤給中國西藏地區的兒童助學扶貧。由于十二月三日是國際助殘日,所以公司決定從四月三日起,首佳理療養生堂將把每月三號設為助殘日,殘疾人預約當天可享受一小時的免費理療,為殘障人士盡一份力量。
——盲人夫婦在迪拜:漂洋過海有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