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海釣初學者,接觸磯釣的第一步,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一些專門術語,通過對這些術語的了解,您可以慢慢了解磯釣的基本常識,也會慢慢愛上這項頂級休閑運動。
【
磯釣常見術語】
顯礁
露出海平面但與陸地不接壤的礁石。其大小如果足以容納釣者及所用的裝備(包括竿袋、冰箱、誘餌袋等),且至少在風浪較平時能讓人安全上下與站立垂釣的,就有可能成為磯釣場所。相對而言,潛沒于海平面之下的礁石就叫做隱礁或暗礁。
紡車式卷線器
一大類卷線器的統稱,英文SPININGREEL。其特征為排線方向跟母線進出的方向相垂直,正因為這個轉折,收線力道會打折扣,所以被認為“釣力值”較低,無法應付太大的垂釣任務。不過這種卷線器使用很方便,拋投性能佳,又能夠自動在線杯內把母線排整齊,故它是經常需要收放線且目標魚不太大的釣法的最佳器械。
力擼
卷線器的俗稱,英文“REEL”,日文“リ-ル”,“リ-ル”發音跟中文的“力擼”很接近,釣友就用此音來稱卷線器。
鼓式卷線器
另一類卷線器的統稱,常又稱為兩軸式力擼。它們之所以被稱為“兩軸式”,是因為機體內部有兩根主要的軸,一根連接著卷線把手,一根用來容納母線,兩者平行排列,靠齒輪相互銜接動作,因此其排線方向跟母線進出方向是平行的。此特性被認為收線力道損失甚少,故有人叫它“強力卷線器”,有人因其外觀有點像大鼓,故稱之為鼓式卷線器。
釣組
意指由母線到釣鉤的整個垂釣裝置,其組件通常包括母線、浮標、棉線結、擋豆、轉環、子線、咬鉛、鉤子等等。
魚訊
魚只咬餌動態透過浮標或線系的傳導,成為讓釣者得以掌握的信息,稱為魚訊。
仕掛
日文漢字,讀音為“SIKAKE”,意思就是“釣組”。
釣棚
釣者所要垂釣的深度,或魚只就餌上鉤的深度。有些人誤以為從浮標到鉤子的距離(簡稱“浮標下”)就是釣棚深度,其實不然!浮游磯釣的釣組多半很輕巧,會隨著水流漂晃,故釣組入水后,鉤子所在深度會比浮標下要來得淺。
釣點
一個釣場內常會因地形條件、水流狀態、風向、浪況,或進出的難易、站立的方便性、魚種與魚量的不同,而出現若干個可以下竿的小區域,這些小區域就叫做釣點。
掛底
釣組中的組件卡在水下障礙物而使人無法再垂釣的狀態,叫做掛底。所謂的組件,最常見是鉤子,但咬鉛、轉環、線系或甚至浮標都可能成為掛底的禍首。所謂的水下障礙物,則可能是暗礁、珊瑚或藻類,還可能是廢棄漁網、船舶纜繩等等。
標點
每一個釣點里面,因為深度差異、潮水動態、波浪與岸際相互關系的變化,可能會造成幾個不同的有利于誘集魚群或操竿控線的位置,這些位置正是釣者需要鎖定的目標,稱為標點。
肉粽角
臺灣釣友對防波堤下堆置的消波塊的俗稱。
洄流帶
一股比較強的水流由內灣行環境的開口處通過時,會自然產生分支進入灣內打轉,這打轉的水流分支就叫做洄流帶。
青物
日本人對外洋洄游性魚類如鯖類、鰹類、鮪累和鲹類的昵稱,原因是這些魚類背部通常呈深藍色。
浪腳
指波浪撲擊上岸的位置。這里水流擾動劇烈、溶氧量高,對魚類和釣者都有重要意義。
潮差
潮水漲到最滿與退到最低之間的水位落差,叫做潮差。這個落差會隨大、中、小潮而不同,且同一潮況各地超差也都不一樣,有些地方只有幾十厘米,有的卻高達數米。
潮時
是指每天滿朝和干潮(臺灣漁民慣用“干潮”這個詞)的時間。這個時間是會變動的,通常每一天的漲退潮時間會比前一天延遲約50分鐘。
釣座
是指釣者下竿時所站立的位置。
釣力值
用來標示卷線器剎車阻力大小的數值。這個名詞也常常被用來說明釣線的強度。
乘流性
說明浮標或釣組隨水流漂移能力的名詞,越是能夠跟水流速度、方向一致者,就稱為乘流行越佳。
噚
用以標示深度的單位,1噚相當于183厘米。這個長度大致跟成人兩臂展開后左、右手指尖間的距離相當,所以釣客常用此方法測量線的長度。
作合
釣者發現魚訊后揚竿扯動釣線,使鉤子刺穿魚嘴,這過程英文叫做“HOOKSETING”,日本成為“アフセ”,亦即“合”的意思,所以釣友將之翻譯成作合。
目印
為日式稱呼,原指掛在線上用來標示釣組位置的小道具。很多東西都可以被用來當做目印,例如顏色鮮艷的毛線、羽毛、塑料片等等。還有一種是具微小浮力的圓球形或橢圓形塑料制品,其體積甚小、水阻不大,而且中間還有一道可供線系穿過的小孔,因此有人將它用在復合式釣組中,當成魚訊浮標的代用品。
外道
對非目標魚的統稱。有些人心目中只認定黑毛是唯一的磯釣對象,因此對他們而言,所有其他魚類都是外道,只有黑毛才是王道。
涌升流
當洋流經過的時候,因為上層海水被迅速帶走,某些海域會出現較下層的海水涌上來彌補的現象,這叫做涌升現象,而這般垂直方向、由下往上的水流,便稱為“涌升流”。另外還有一種狀況,是洋流行進途中突然遇到地形變淺,迫使較下層的水流向上翻升,這也會造成涌升流。通常此種水流可以把深層寒冷且富有養分的海水帶上來,吸引海洋生物大量聚集,因此可形成優良的漁場。
臺風
熱帶海洋上,海水及接近海平面的空氣因為太陽的加熱而大量蒸發上升,使周圍較冷空氣移入填補,但移入的冷空氣很快也跟著被加熱膨脹、向上升騰,于是形成一處氣壓較低的無魚,此即熱帶性低氣壓。此區域空氣對流旺盛,且因受季風及地球自轉的慣性力影響,會造成在北半球逆時針旋轉、在南半球順時針旋轉的巨大熱帶氣旋。當這氣旋近中心平均最大風速達到每秒17.2米時,在西北太平洋地區就被稱為臺風,在東北太平洋、加勒比海一帶叫做颶風,在印度洋則被稱為氣旋。
張線
是從日文“張リ”引用過來的,日文意思為“拉”、“引”,用在釣魚上就是指操竿控線動作。
消餌
釣友間慣用的行話,意指鉤上釣餌被魚類咬過。所謂的咬過,有可能是釣餌完全被吃光,也可能是被咬掉一部分,甚至還可能是僅僅在餌上留下一點咬痕。
路亞
英文“LURE”的音譯。此字愿意為引誘、誘惑物,用在釣魚方面,則被當作各式假餌的代名詞。這些假餌本身用不可食的材料(如金屬、木材、塑料、天然或人造纖維等)制造,上面附加釣鉤,其形態或模擬被掠食生物的外觀或模仿它們的動作,有些甚至以“競爭對手”的姿態出現,用挑釁的態度刺激目標魚前來攻擊,因而讓釣手得以將它釣獲。
泳層
指垂釣對象魚活動的深度。對大多數魚種來說,這個深度不是固定的,它會隨著海水溫度、波浪、潮流、清濁、光線以及魚類生活的需要(如覓食、交配、產卵)等因素餌改變。
滯線
從釣竿尖端到浮標所在位置之間的母線,叫做滯線。這段線的長短有以下幾個意義,第一,在拋投釣組的時候,因為浮標多半就是整個釣組重心之所在,所以這滯線就相當于鐘擺的擺長,具有決定拋投距離的作用。第二,在操控釣組的時候,滯線越長約容易受風、浪、流的干擾,但越短就越可能不斷牽制釣組,使鉤子在水下呈現很不自然的動態。第三,在作合階段,滯線越長則揚竿的力道就越慢傳遞到鉤尖,有時甚至可能完全無法傳到鉤子。
目
長型浮標上方標示魚訊的部位,多半涂著數種鮮艷的顏色,并與黑色漆將其分隔成若干個色段,這種色段就叫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