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積極發展滿族遺存旅游業
旅游熱線 電話:0411—39836668 0411—39836599
長白山旅游。國慶長假,游覽山間秋景,呼吸清新空氣,享受短暫而悠閑的鄉村生活,是不少城里人的選擇。深秋時節,層林盡染的白山大地,處處是推動民族文化繁榮,促進民族團結的萬千氣象。
【長白山旅游】近日,記者走進長白山滿族文化博物館、吉林省白山市第三中學滿族學堂,近距離感受了錦江木屋村,也豐富了對于吉林省以及對于滿族的歷史與文化認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長白山旅游】在長白山滿族文化博物館,不僅了解到了關于長白山與滿族的歷史淵源,更是通過各種歷史標本和展區模型,立體地感受了滿族生產、生活和文化藝術等一系列習俗,也了解到了滿族文化對于我國現代文化傳承的影響和民俗傳承的重要性。
【長白山旅游】博物館展陳內容分為中華名岳長白山、長白山滿族神山崇拜、長白山滿族歷史源流、長白山滿族生產習俗、長白山滿族生活習俗、長白山滿族文化藝術等六個部分,以及與長白山滿族文化密切相關的長白山松花石與松花硯、長白山特種物產標本、長白山人參、白山精品等專題展區。
【長白山旅游】長白山滿族文化博物館講解員馮艷艷在這里工作四年了,非常喜歡自己的職業。她說,她希望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滿族文化。“滿族是少數民族,很少有人去了解,包括滿族的文字和滿族的歷史。滿族文字是漢字偏旁部首的契丹文組合成的,現在滿語已經沒有多少人會了。”
【長白山旅游】盡管有重重困難,但是今日的吉林仍然沒有放棄對滿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為了保護和繼承滿語這一滿族特有的文化符號, 2009年9月,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區滿族學堂依托白山市第三中學成立,將滿語、滿文等瀕危的滿族文化帶進課堂,使滿族文化能夠得到傳承與發展。
【長白山旅游】作為東北師范大學滿語教學基地,自2009年以來,滿語學堂每年寒暑假都開辦滿語師資培訓,在師資培訓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滿語教學經驗,形成了一整套針對成年人的滿語教學體系。滿族學堂寒暑假全封閉式滿語集中培訓班始于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九期教學活動,受到國內外滿語學習者的好評。
【長白山旅游】在這里學習的不僅有滿族的小朋友,更有許多漢族的孩子自發來到這里學習并感受滿族文化。在經過培訓后,6年級的小學生能掌握2000-3000個滿語詞匯,并能夠進行基本的滿語會話。在刻苦的學習后,許多學生更是能夠達到拼讀任意滿語詞匯的能力,并能夠以書法的形式優美地書寫出滿語詞匯。
【長白山旅游】依托長白山文化的保護與開發,以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為品牌,白山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亮點紛呈。號稱“中國最后的木屋村落”的錦江木屋村,由1677年清朝留守滿族人居住開始,至今已300余年。它地處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漫江鎮附近,原來叫"孤頂子",以村旁一座孤立突出的山峰而得名。村落毗鄰發源于長白山的錦江,后改名為錦江村,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護最好的木屋群落。
【長白山旅游】錦江木屋村村民解放前多以開荒、狩獵、人參采挖和捕魚為生,現除發展特色種養殖業以外,部分村民借助長白山旅游業的發展壯大,由鎮政府幫助村委會組織成立了撫松縣鑫源木屋旅游專業合作社,經營
農家樂特色旅游接待。2015年,由村干部領辦、能人引路、村民參與的撫松縣錦江木屋民俗文化旅游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運營,帶動了當地村民增收致富。
【長白山旅游】錦江木屋村目前已經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白山滿族木屋建造技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介紹,未來兩年年,還要把錦江滿族木屋村落打造成為長白山生態文化博物館、長白山民俗體驗中心、長白山藝術家創作寫生基地。
【長白山旅游】保護和傳承滿族的歷史文化,體現了吉林省對文化多樣性的重視。也有利于貫徹民族政策,加強民族團結,進一步增強吉林省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社會進步。保護和傳承滿族少數民族文化,發展文化產業,特別是發展以滿族遺存為載體的旅游業,也為吉林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突出吉林的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長白山旅游,
大連到長白山旅游。
旅游熱線 電話:0411—39836668 0411—39836599
——長白山積極發展滿族遺存旅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