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查干湖簡介 查干湖介紹 查干湖捕魚
查干湖捕魚咨詢電話:0411-39836799 39622688 微信號a39836599
查干湖,原名查干泡、旱河,蒙古語為“查干淖爾”,意為白色圣潔的湖,大部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境內,西鄰乾安縣,北接大安市,處于嫩江與霍林河交匯的水網地區,是霍林河尾閭的一個堰塞湖。一般最大湖水面307平方公里,湖岸線蜿蜒曲折,周長達104.5公里。蓄水高程130米時,水面面積345平方公里。蓄水6億多立方米,是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吉林省內最大的天然湖泊。查干湖資源多種多樣,得天獨厚。特別是漁業資源豐富。自遼金以來歷代帝王都到查干湖“巡幸”和“漁獵”,舉行“頭魚宴”和“頭鵝宴”。元代至清初,這一帶江流泡沼星羅棋布,銀魚穿梭,水草肥美,雁鴨棲集。沿岸林木蓊郁,田野芳草葳蕤,風景如畫。是遼、金、元幾代帝王巡幸游樂的漁獵之地。2007年8月1日,查干湖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以查干湖冬捕為標志的漁獵文化也成為其文化遺產之一。
該湖自古以來,魚類繁多,鴨雁群集,有丹頂鶴、白頭鶴、大鴇、灰鶴等珍禽。遼太祖(916年)建國后稱這里為“鴨子濼”,是契丹貴族的魚獵之地,遼圣宗至天祚帝七代王朝,都到此進行“春捺缽”活動。元代至清初列為“放生泡”,嚴禁捕魚。在1962年以后的10余年中,由于查干湖主要水源區人類活動加劇,霍林河上游修建了罕嘎力、興隆、勝利、大段等水庫,層層蓄水,洮兒河較小的水流又被堵截,使濕地面積明顯退縮,查干湖濕地面積縮小到231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184平方千米,蘆葦面積47平方千米,面積雖然縮小但還能出船捕魚。
但至20世紀70年代末期,查干湖大面積濕地逐步退化,趨于干涸。水面僅存50平方千米,湖水變色,水質的PH值由原來的8.5逐漸上升到12.8,魚類及濕地動物、植物近乎滅絕,整個濕地生態系統遭受滅頂之災,素有“天然寶庫”美稱的查干湖變成了魚葦絕跡、鹽堿泛起的“害湖”。
由于自然生態遭到破壞,雨量逐漸減少,大風天氣逐年增多,大風卷起沙堿漫天飛揚,遮天蔽日。湖區周邊群眾生活日趨貧困,一些漁民僅靠熬堿度日。1976年,中共前郭縣委、縣政府在幾乎沒有大型機械的情況下,帶領全縣10各族人民,靠手抬肩挑,經先后兩期,歷時八載的艱苦奮斗,終于在1984年修通了一條長53.85千米、底寬50米的人工運河——引松渠,使松花江水源源不斷地流入查干湖。引松渠不僅給查干湖注入了新的生命,也明顯地改變了自治縣區域性的自然狀況與生態環境,使這里的漁業生產,蘆葦生產和旅游事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到21世紀初,查干湖水域面積已由工程開通前的50多平方千米擴大到420平方千米,濕地面積達到了514.2平方千米,年產魚穩定在3500噸左右。
查干湖盛產的胖頭魚獲得了國家AA級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雙認證。被譽為“世界奇觀”的查干湖冬捕規模(每日出6趟冰下大拉網,每網60人,共計360人作業)和單網產量(14.9萬千克)于2005年入選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
——吉林查干湖簡介 查干湖介紹 查干湖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