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北京味道帶回家,北京特產推薦
來北京旅游,大多數游客都喜歡買些當地的特色產品帶回去,或自己留念,或贈送親朋好友。可是,由于游客對當地情況的不熟悉,再加上商販的大肆忽悠,不少游客會買些價格坑爹、東西更坑爹的的“特色商品”,那么,對旅游的記憶恐怕會是痛的記憶。不要怕,下面呢,我們為大家盤點一下最具特色的六大北京特色產品。
NO.1“六必居”醬菜
前門外有一條胡同叫糧食店街,臨街有一家店鋪,歷史悠久,聞名遐邇,這就是已有四百五十多年歷史的六必居醬園。
據史料記載,六必居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最初,這里是一家酒店,為保證酒味醇香甘美,這家作坊曾制訂了六條操作規則:黍稻必齊,湛之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由此得名。
后來,這家酒肆改行成為醬菜園,名聲更振。“六必”的嚴格精神和傳統,卻一代一代繼承沿襲下來。比如:它那里制作醬菜,選菜講究產地、講究規格、講究時節。老秧瓜必要“七寸白”的成熟;黃瓜必要“頂花帶刺”二兩(舊秤)一條;芥菜頭必要“兩道門”的均勻個;糖蒜選料必要夏至前三天采收進廠,每頭四至五六瓣。這里制醬,每年春節一過去時就把黃豆蒸熟發酵,制成“黃子”,然后曬干碾碎人缸,直到“處暑”才能起缸。
解放以后,隨著北京蔬菜類的增多、產量增加、醬菜制作技術提高,六必居醬菜的品種和產量也大大增加,不少傳統名牌醬菜,還制成罐頭,遠銷國外。目前,那晶紅透亮、又香又脆、色味俱佳的六必居醬菜,在全市各大菜市場都可買到,所以您不用費勁去找。
NO.2北京酥糖
北京酥糖是中國三大名糖(上海奶糖、廣州水果糖和北京酥糖)之一,其中尤以紅蝦酥糖為上乘佳品。酥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北京的酥糖一向享有盛名。
解放前,北京的一些店鋪和作坊用刻有小孩形狀的銅模加工出酥糖,因此,北京人常叫它為“小孩酥”。解放后,幾十家私人作坊合并加入北京第一食品廠,“小孩酥”成了這個廠的名品。1963年,他們再度研制成功“紅蝦酥糖”,很快成為出口產品,并且暢銷國際市場。幾十年來,產量不斷增加,仍滿足不了客商需要。紅蝦酥糖曾榮獲國務院頒發的銀質獎章。外商稱贊說:“紅蝦酥,不僅美國的王牌——金絲酥比不了,其他國家的酥糖也比不了。”
紅蝦酥的特點可以概括為“酥、脆、香、甜”四個字。在制作上集中了傳統工藝的精華,用料考究。一律選用優質榴花砂糖,高濃度葡萄糖漿和“二八麻醬”,經多次熬煉拔拉折包而成。這種糖皮薄酥脆、糖餡層次清晰,吃起來香甜可口,不粘牙不膩口,吃后不留殘渣。目前,北京各大超市均有銷售。
NO.3“茯苓夾餅
北京特產茯苓夾餅,原是清朝末年的宮廷食品。
相傳,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飲食,這可難壞了御膳房。廚師們絞盡腦汁,選來幾味健脾開胃的中藥,發現其中產于云貴一帶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滲濕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為主要原料,配以適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攤烙成外皮,精工細作制成夾心薄餅。慈禧食后,十分滿意。后來,這種茯苓夾心餅傳入民間,成為深受人們歡迎的京華風味小吃。但,解放前只是東安市場的一些小攤販經營,數量很少。解放后,政府統一管理,使許多風味食品得到了恢復發展。
有六十多年歷史的著名風味品店稻香春,專門把北京的茯苓夾餅作為本店的重點自產自銷品種之一。這家商店生產的夾餅選料考究,作工精細。用高級淀粉烙制的外皮,其薄如紙,其白似雪,夾心則精選多種果仁,輔以桂花、蜂蜜、白糖和純正云貴茯苓粉,甜香味美,入口即化,清爽適口,且價格低廉,可作經常食用的保健食品。目前,北京已有多處生產茯苓夾餅,以稻香春產品為佳。
NO.4北京果脯
北京的果脯蜜餞制作來源于皇宮御膳房。為了保證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果品,廚師們就將各季節所產的水果,分類泡在蜂蜜里,好讓皇帝隨時食用。后來,這種制作方法從皇宮里傳出來,北京就有了專門生產果脯的作坊。
北京果脯口味酸甜適中,爽口滑潤,甜而不膩,果味濃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上千個品種、幾百個規格的各類產品,均被農業部認定為綠色食品。
NO.5 北京桂花陳酒
桂花陳酒,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的釀造歷史。
清朝初期潘榮陛所撰《帝京歲時紀勝》一書中曾記載,其酒“于八月桂花飄香時節,精選待放之朵,釀成酒,入壇密封三年,始成佳釀,酒味香甜醇厚,有開胃、怡神之功……”。
北京葡萄酒廠釀制的桂花陳酒,以多年陳釀的上等白葡萄酒為基酒,配以桂花為香料,是一種高級無藥料的滋補飲料酒。色澤金黃,晶瑩明澈,有鮮美的桂花清香和葡萄酒的醇香,香氣協調馥郁,酒味芳香醇厚,微酸微甜,酸甜適口,滿口生香,回味綿長,飲后幽雅宜人,有舒筋活血、增加熱量、幫助消化、增進食欲、解除疲勞之功效。
NO.6稻香村的糕點
清朝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握有稻香村食品制作絕技和經營謀略的金陵人郭玉生,帶著幾個伙計來到北京,在前門觀音寺打出了“稻香村南貨店”的字號,自此,稻香村落戶京都。
稻香村食品講究“四時三節”,端午賣粽子,中秋售月餅,春節供年糕,上元有元宵。用料講究正宗,核桃仁要山西汾陽的,因為那里的桃仁色白肉厚,香味濃郁,嚼在嘴里甜;玫瑰花要用京西妙峰山的,因為那里的玫瑰花花大瓣厚,氣味芬芳,而且必須是在太陽沒出來時帶著露水采摘下來的;龍眼要用福建莆田的;火腿要用浙江金華的等等。做工講究“憑眼”“憑手”,例如熬糖何時可以端走全憑師傅的經驗,早一分鐘沒到火候,晚一分鐘火候又過了,這就是所謂的“憑眼”;“憑手”則是指將熬好的糖剪成各種形狀,這全是手工活兒。
如今,走進稻香村的門店,不光是精細考究的各式糕點、新鮮的熟肉、用豆制品做成的幾十種全素宮廷菜、各種干果炒貨,還有在別處難得一見的江米酒釀、年糕、炒紅果等傳統美食令人垂涎欲滴,再加上豁亮的玻璃柜臺,專門用來收錢找錢的不銹鋼小盤小夾,設專人找兌零錢,營業員一年四季一水兒的白大褂、白帽子,包熟食用油紙、盛糕點用紙袋這些別具特色的“老講究”更是透著親切。而稻香村營業部每天門庭若市,早已成為北京商業中最熱鬧的一景。
_____將北京味道帶回家,北京特產推薦